黑土之下—窥探福冈万田坑煤矿的恶劣作业环境

作者: 佐佐木彩乃、朴珠美、田岛桃子 译者:赵迪栋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全人类,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现在都被迫在网上进行。 随着人与人之间关于“触不可及”的记忆不断累积,我大胆地联想到,在历史上,有哪一段记忆是被有形、可触碰的物品传递出来的呢?

基于这个想法,从2020年11月到2021年2月,THE LEADS ASIA以“有形的记忆”为主题进行了对话。

虽然我们的祖先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的个人记忆也发生了一定的扭曲,但历史留下的“物品”仍在向我们讲述着“那个时代”。

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下的人能从中感知到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继承它们呢?

这次,我们把焦点放在了人们为了将历史更好地传给下一代而特意留下的一些有形物品上,这些物品已经在2015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与前几期略有不同的是,THE LEADS ASIA的成员们已经亲自参观了这些地点,并为你带来了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和记录。

点击这里看系列研讨会第一篇《当城市传播遇到亚洲内部的跨国交流》。

(早稻田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教授兼韩国研究所所长 金敬黙博士)

点击这里查看系列研讨会第二篇《21世纪历史所面临的继承和挑战》

(与慕尼黑国家纳粹文献中心主任、东京大屠杀中心的负责人 米里亚姆-扎多夫博士合作)

点击这里查看系列研讨会第三篇《日韩关系的艺术鸟瞰:用超越民族主义框架的东亚艺术看世界》

(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东亚艺术史研究所所长 汉斯-汤姆森博士)

“观后感”因人而异的“文化遗产”应该传递出哪些记忆?

当历史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时,人们对其的反应往往很难达到一致。

2015年,”明治时期日本的工业革命遗产:钢铁制造、造船和煤炭工业”(以下简称 “明治工业遗产”)被注册为世界文化遗产。

鉴于在这段历史中,曾有许多人被日本政府征召并被强迫工作,邻国韩国和中国的政府强烈反对该名单。 最后,明治工业遗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在其被正式注册之前也经历了许多曲折,成为了一个国际事件。这似乎在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被遗留下的有形物品将这些历史正确地传递给后代?

位于福冈县大牟田市和熊本县荒尾市的三池炭矿是关于此次世界遗产登记的合理性的辩论中心。

THE LEADS ASIA的成员参观了三池煤矿。我们发现,直到今天,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当地人民都在对历史问题的处理上存在着差异。

我们对就个人而言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文化遗产展开来探讨。

国家最重要的产业的结构曾一度是由囚犯们支撑的

大约60年前,也就是石油成为主要能源之前,能源供应是由煤炭支撑的。虽然日本2018年的能源自给率只有9.6%,但在1960年,这个数值高达58.1%,当时煤炭是能源供应的主力。清水在他2018年发布的论文《二十世纪下半叶日本煤炭产业的倒退:〈太平洋联盟报〉的研究》中指出,在鼎盛时期,煤炭工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仅在日本就有45万名工人从事这一产业。

煤炭被用来生产各种加工品,这些加工品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其重要性甚至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不难看出,煤炭在当时是日本的一个非常重要产业。

(photo by THE LEADS ASIA)

采矿工作总是充满了致命的危险。 1963年11月9日,三池煤矿发生了被称为”战后最严重的煤矿事故“的煤尘爆炸事故。

(*与这次事故和墓碑有关的细节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

一方面,煤炭被称为“黑色钻石”,是一个开采得越多就越能赚钱的行业;另一方面,从事采矿的人因其极其危险的工作而令人望而生畏,在由“胜利者”们书写的历史中很少被提及。

曾几何时,在矿井中的危险工作被当作一种惩罚形式。

根据1873年出版的《灵魂的安息:三池煤矿囚犯劳动照片集》一书的描述,因刑事犯罪而被判处死刑或终身监禁的囚犯们从日本西部各地被送往三池煤矿从事矿场工作。

深入漆黑的地下——“修羅坑”矿区恶劣的作业环境一览

剥落的水泥漏出了大面积的砖墙——这里就是1883年以来监狱劳工们居住的地方 。部分墙体如今仍然保留在三池技术高中的院子里,可以从外部观察到。

(Photo by 朴珠美・THE LEADS ASIA )

离莒县监狱大约500米就是宫原古矿,也被称为“修罗坑”,罪犯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开采煤炭。

矿井内的温度超过30摄氏度,湿度几乎为100%,囚犯们每天要在这种环境下采煤12小时。 一旦进入矿区,他们就不允许吃东西。 中川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城镇:1995年盛夏的废弃矿井》中写道,他们所吃的一餐一般是米饭和小米的混合物,还有一些青菜。

(Photo by 朴珠美・THE LEADS ASIA)

今天,用于将劳改犯们送入地下的铁皮电梯仍然保持原样。 当囚犯们登上这个通往危险的黑暗世界、可能一去不复返的箱子时,他们在想些什么呢?事实上,这可能是他们生命中可以看到的“最后一束曙光“。

以削减食物并且折磨身心的形式进行的刑法是极其不人道的。 囚犯们被关在一个没有灯光的小房间里,只得到少量的主食、盐和水,并在七天内不能得到被褥。 这种酷刑首先在三池拘留所使用,此后又扩张到日本各地的其他拘留。 根据中川的《我们所不知道的城镇》,许多囚犯因为无法忍受这种酷刑和苦役而选择了自杀。

根据大牟田囚犯公墓保护协会的记录,除了在高中操场上保存着的围墙,在地底下,还存留着一条隧道。据说这是一条通往煤矿的地下通道。(现在隧道的入口被封住了)。

即使在1888年到1889年之间,矿井被卖给三井财阀之后,囚犯们仍作为三池煤矿的劳工被强迫劳动。高桥在《社会变动与煤炭产业中的劳动力变迁》提到,在当年雇用的3103名矿工中,有2144人是囚犯,约占总数的70%。而且虽然每个囚犯的产煤量是筑丰普通矿工的两倍,但工资却不到普通矿工的一半。

苛酷な労働環境下での死亡率は非常に高く、街のあちこちに遺体が埋められた。現在も大牟田市を中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矿工的死亡率极高,他们的尸体被埋在城镇的各个角落。 即使在今天,仍有许多合葬的纪念碑和墓碑存在,主要位于大牟田。然而,大牟田囚犯公墓保护协会表示,这些公墓的管理维护很难进行,而且没有多少公墓的保存状况良好。

(Photo by THE LEADS ASIA )

(Photo by 朴珠美・THE LEADS ASIA

因战争和社会动荡造成的“边缘人”被迫劳动来填补劳动力短缺


昭和初期(1926-1989年)的一大特征是全球经济大衰退,在日本,“昭和大萧条”发生在1929年。 在此期间,日本的煤炭工业和其他重要产业的产量下降了40-50%。 日本各地的煤矿被迫关闭矿井,解雇工人。1931年,宫原煤矿(也被称为白子煤矿)被关闭。

与此同时,三池监狱的典狱长和三池矿业的负责人终于签署了一项协议,废除了长期以来一直被批评的囚犯、妇女和儿童的监狱劳动。 根据《灵魂的安息:三池煤矿囚犯劳动照片集》一书的描述,这一协议终于结束了日本所有的强制监狱劳动。

众所周知,煤矿中的重体力劳动是非常危险的,而且由于囚犯是矿坑中的主要劳动力,这是一个被社会看不起的职业。 后来,随着战争的进展国家关键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日本国家政策和企业管理战略转向使用殖民地劳工和战俘在包括三池煤矿在内的日本各地煤矿。

(讨论将在第2部分继续进行)

Follow us

THE LEADS ASIA is a platform to unite, inform and inspire young leaders across Asia and beyond. Some of our contents are more actively posted on the official social media accounts, so follow us to get the latest updates.

Translate »
%d bloggers like this: